小麥生產形勢分析
  根據我省小麥生產情況、小麥價格、農資投入等,結合今年伏期降雨和麥田復播情況,分析2015年度山西省小麥生產存在的利弊,制定今年小麥播種技術建議,指導生產。
  (一)有利因素
  1、國家惠農政策向好,種植面積穩中有升。4月25日,農業部公佈50條惠農政策,其中種糧直補、農資綜合補貼、良種補貼、提高小麥、水稻最低收購價和產糧(油)大縣獎勵等政策,對穩定小麥生產十分有利,我省小麥種植面積將穩中有升。
  2、小麥售價堅挺,種麥積極性高。新麥價格持續上漲,糧商收儲積極性高,提高了麥農種糧積極性。
  3、化肥等農資價格走低,種植效益提升。以尿素為主的農資價格下降,將提升小麥種植效益。
  4、新型農機具普遍應用。農機購置補貼和農機報廢更新補貼政策,促進大馬力新型農機具的普及,有利於提高秸稈還田整地質量,縮短播期,提高播種質量和麥田集中連片管理。
  5、入秋後降雨多,氣溫低,墒情好。7月份,全省平均降水量92.5mm,較常年少12.6mm;平均氣溫23.3℃,較常年低0.3℃。8月份,全省平均降水量104.0mm,較常年多1.5mm;平均氣溫 20.7℃,較常年低1.0℃。自9月6日開始我省出現連續性降雨過程,到18日前後降雨才逐漸停止。入秋後降雨增加,氣溫低,有利於蓄水保墒,為小麥整地播種提供了良好墒情。
  (二)不利因素
  1、旱地復播面積大,影響整地播種質量。水地麥田全部復播,旱地復播面積達70%左右,復播面積大,將對旱地小麥整地播種造成一定影響。
  2、旱地麥田深耕早,土壤貯水量減少。今年旱地麥田深耕多集中在7月上中旬,地表裸露,7月下旬至8月上旬高溫少雨,蒸發量大。
  3、玉米成熟期推遲,影響適期播種。復播玉米尤其是旱地復播玉米因乾旱生育期推遲,將影響小麥適期播種。
  4、勞動力缺乏,影響播種質量和田間管理。大多數青壯年勞動力進城務工,造成小麥播種質量下降,田間管理缺失。
  5、部分農機手技能素質低,影響播種質量。農機手已成為決定播種質量的關鍵,部分農機手技能素質低或單純追求經濟利益,易造成整地播種質量差。
  小麥播種及生產技術建議
  (一)“七分種,三分管”是高產穩產的關鍵
  “七分種”即強化規範化播種技術,是培育壯苗高產群體的基礎,也是田間管理的前提。種好小麥的標準是秸稈還田要細、碎、勻;播前整地要耕層無明暗坷垃,土壤塌實,墒情適宜;小麥播種後能及時出苗,苗齊、苗全、苗勻、苗壯;播期播量適宜,冬前主莖葉齡達5葉1心-6葉,單株2-4個分櫱,單株次生根5-8條;旱地小麥群體80萬-90萬,水地小麥群體70萬-80萬。
  (二)優化品種佈局,選擇對路品種
  選種上切忌盲目求新、求高產,而應根據區域生態氣候特點,選擇中早熟或中晚熟的冬性、半冬性多穗型品種。按照土壤肥力,選擇高產或穩產品種;根據用途選擇高產或優質品種,實現品種合理佈局,增產增效。
  (三)根據地力平衡施肥,用養結合
  應根據土壤基礎肥力,適量合理平衡施肥,實現不缺肥弱苗,不過量施肥旺長,高產高效,且持續培肥地力,用養結合。水地秸稈還田地塊基肥應重氮穩磷少鉀;正茬地塊應穩氮增磷鉀;旱地麥田應穩氮鉀增磷。
  (四)提高主推技術到位率,確保高產穩產
  水地主推 “小麥冬水前移兩增一減高產高效栽培技術”,旱地主推“旱地小麥‘三改’高產穩產栽培技術”和地膜覆蓋“‘三提前’蓄水保墒增產技術”。各地農業技術推廣部門應配合主推技術落實,抓好7項播種技術和9項管理措施的到位率,構建冬春高產群體,增強抗災防災能力,確保小麥單產穩步提高。
  (五)規範化播種技術
  1、選用良種
  南部水地可種植:晉麥84號、臨Y7287、堯麥16、舜麥1718、晉麥94號、晉麥95號、晉麥96號、濟麥22、良星66、良星99等;
  南部旱地可種植:臨豐3號、運旱20410、運旱618、晉麥90號、晉麥92號等;
  中部水地可種植:長麥6135、中麥175等;
  中部旱地可種植:長6878、長6359等。
  2、精細整地
  水地復播田前茬作物收穫後,及時用大馬力機械秸稈還田,粉碎秸稈長度應≤5cm,根茬較多田塊,可粉碎2遍,使秸稈均勻撒於地表,壟邊地頭秸稈較多時,應撒勻或移出。還田後旋耕15-20cm;若連續3年未深耕或深松田塊,應先深松後旋耕。旱地復播田塊若墒情適宜可還田整地,墒情差則應騰茬後整地。
  3、適墒勻播
  耕層0-20cm土壤相對含水量70%左右是最適宜播種墒情,可實現一播苗全、苗齊、苗勻。若0-20cm土壤相對含水量低於60%時,水澆地應播前澆串茬水,或因水源不足可在播後澆蒙頭水。
  旋耕、播種、鎮壓一次性完成已成為主要播種方式。播種時機械應勻速行駛,播深保持3-5cm,防播種過淺,更要防深播弱苗。旱地0-20cm土壤相對含水量低於60%時,可適當增加播深1cm,播後重鎮壓促進出苗。
  4、播前種子或土壤處理
  種子包衣或拌種是預防地下害蟲、土傳、種傳及苗期病蟲害,確保全苗的最有效方法,杜絕“白籽”下種。
  地下害蟲和土傳病害重發、常發田塊,應將種子和土壤處理相結合。土壤處理時,地下害蟲重發田塊每畝用40%辛硫磷乳油,或40%甲基異柳磷乳油250mL,對水1-2kg,拌細沙土25kg製成毒土,或用3%辛硫磷顆粒劑2.5-3kg,拌細沙土15-20kg,整地前撒入地錶面,隨旋耕翻入土。土傳病害重發田塊,每畝用50%福美雙,或70%甲基托布津,或50%多菌靈可濕性粉劑2-3kg,拌細沙土20-30kg,整地前均勻撒入地錶面,隨旋耕翻入土。拌種預防地下害蟲,每50kg種子用40%辛硫磷乳油100g,或50%二嗪磷乳油50-100g,對水3-4kg拌種。預防全蝕病、腥黑穗病、白粉病、鏽病等病害,每50kg種子用25g/L咯菌腈懸浮種衣劑50mL,或2%戊唑醇濕拌種劑50-100g,或30g/L苯醚甲環唑懸浮種衣劑100-150g,對水2.5-5kg拌種。病、蟲混發地塊,可按50kg種子用50%辛硫磷乳油50mL,或40%甲基異柳磷乳油50mL,加20%三唑酮乳油50mL(或15%三唑酮粉劑75g),或2%戊唑醇濕拌劑75g放入噴霧器內,加水3kg邊噴邊拌,拌後堆悶3-4小時,待麥種晾乾即可播種。
  5、合理施肥
  畝施用腐熟有機肥1000-2000kg或精製有機肥150-200kg,增加土壤有機質,培肥地力,促進秸稈腐熟。秸稈還田田塊採取重施底氮平衡施肥技術,避免苗期生物爭氮、苗黃苗弱,降低土壤碳氮比,促進秸稈腐熟,調節土壤理化性質,實現培育壯苗與培肥地力統一。推薦施肥量為:畝產≥600kg的田塊,畝施純N17-18kg、P2O58-9kg、K2O5-6kg;畝產 500-600kg田塊,畝施N16-17kg、P2O57-8kg、K2O4-5kg;畝產400-500kg田塊,畝施N14-16kg、P2O56-7kg、K2O4-5kg。畝產≥500kg的田塊,氮肥採取70%底施+30%拔節期追施;畝產<500kg的田塊採取一次性底施。旱地麥田一般畝施純N10-12kg、P2O57-9kg;秸稈還田田塊,每畝應增加純N2kg。
  6、適期適量播種
  南部中熟冬麥區旱地適播期為9月25日-30日,中部晚熟冬麥區旱地適播期為9月20日-25日,地膜覆蓋小麥適播期應比露地小麥推遲5-7天;南部中熟冬麥區水地適播期為10月1日-10日,中部晚熟冬麥區水地適播期為9月25日-10月5日。
  旱地小麥適播期內確保畝基本苗在15萬-20萬,播量7.5-10.0kg;地膜覆蓋小麥畝基本苗15萬左右,播量7.0-8.0kg。水地小麥適播期內確保畝基本苗20萬-25萬,條播播量10.0-11.0kg;秸稈還田量較多田塊可畝增加播量1-2kg。
  7、查苗補苗
  出苗後7-10天應查苗,麥行內≥10cm無苗,應及時補種。補種應用相同品種,播前最好浸種12小時以上,種子露白後播種,並適當增加播量。表墒差時,應先開溝撒種,再順溝澆水,水下滲後覆土,最後踩踏,促進出苗。
  省農業科學院小麥研究所 國家小麥產業技術體系山西綜合試驗站  (原標題:2015年度全省冬小麥種植早知道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vf81vfibr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